一是開道選才。將農村實用人才分為種植養(yǎng)殖類、編織刺繡類、文藝教育類、醫(yī)療服務類,分鄉(xiāng)鎮(zhèn)對村委進行登記造冊,歸類建檔納入人才庫,實行統(tǒng)一動態(tài)管理,開通了選才、取才、用才三條渠道。截至目前,全縣共有1920人納入人才庫。
二是對口養(yǎng)才。將選拔出的各類人才,利用農技培訓、職工培訓基地、黨員電教化教育活動室等陣地,聘請專家定期進行技術再指導、科技再培訓、信息再服務,讓他們學得更精、用得更好。
三是載體聚才。以“千百十”和聯(lián)、幫、傳、帶、辦“五個一”活動為載體,完善縣組織部技術指導人員與農村實用人才結對、農村實用人才與貧困戶聯(lián)系的長效幫傳帶機制,定期組織“十送”(送政策、送法律、送文化、送信息、送科技、送項目、送資金、送人才、送服務、送溫暖)活動,定期開展“村幫村、戶幫戶”經驗交流活動,把人才凝聚起來,為農戶提供更多的技術和智力支持。
四是政策引才。把農村實用人才資源開發(fā)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快農村黨員發(fā)展、村組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調動農民爭當人才、想當人才、當成人才的積極性,帶動農民學科學、懂科學、依靠科學方式發(fā)展。(通訊員常偉 張麗煒)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