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一顆太平繡球,展示指尖上的藝術;一幅麥烙畫,訴說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故事;一曲霍州鶯歌,唱響悠久的歷史古韻……連日來,“人到山西好風光”人才宣介哈爾濱、長春專場活動舉行,這場活動中,臨汾非遺備受矚目。
11月12日,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面食技藝傳承人王張龍,為高校學子呈現(xiàn)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山西面藝表演。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在讀研究生郭瑞濤說:“我是汾西縣人,通過這次活動,我不僅進一步了解了家鄉(xiāng)的人才政策,更享受了一場文化盛宴。我會通過自己的綿薄之力,把臨汾的人才政策、人文底蘊宣傳出去,讓更多人了解我的家鄉(xiāng)?!?/p>
這邊面食演出熱鬧非凡,那邊霍州鶯歌驚艷四座。
11月13日,在黑龍江大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霍州鶯歌,以動聽曲調(diào)贏得了黑龍江大學學子的陣陣掌聲?;糁蔸L歌集鼓樂、舞蹈、曲調(diào)和特技為一體,是一項層次鮮明、多種角色合理融合在一起的表演形式,歷史悠久,廣泛流傳于霍州一帶。
“演出結束后,很多學生和我們拍照留念,還一起拍了互動短視頻,演出反響出乎意料地好?!被糁蔸L歌非遺傳承人楊淑萍介紹,“霍州鶯歌起源于宋代,興盛于明清,是一種經(jīng)久不衰的民間藝術,通過這次活動,我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霍州鶯歌,也歡迎大家能來臨汾看看?!?/p>
11月15日,在吉林大學,翼城花鼓、翼城渾身板演出現(xiàn)場,表演者的精彩演繹引得陣陣喝彩。演出結束后,吉林大學大二學生范一鳴上前詢問翼城花鼓演員孟得高:“我可以嘗試一下花鼓演出嗎?”孟得高笑著答:“當然可以。”說著他就把手里的鼓槌遞給了范一鳴,范一鳴親身體驗了翼城花鼓的獨特魅力,并表達了想進一步了解翼城花鼓的期許。
“活動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對翼城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喜愛和熱情,內(nèi)心非常自豪!”翼城縣人民文化館館長鄒亞莉說,“我們誠意滿滿,把翼城縣最有故事、最有底蘊的文化元素都帶到了東北,希望更多的人走進翼城、愛上翼城!”
臨汾蒲劇、侯馬皮影戲、蒲縣麥烙畫、浮山剪紙、太平繡球等臨汾非遺項目逐一登場,成為高校人才認識臨汾、了解臨汾的又一扇窗,宣介會用臨汾特有的人文魅力吸引八方英才,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
記者 安月琦 任超杰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