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維塔的眼淚背后,是對可能失去家園的無盡憂慮,是對保護家園的無盡渴望。如果這憂慮可以自己消除,如果這渴望可以自己滿足,相信拉維塔不會流淚,至少不會來到希望中的“哥本哈根”流淚,她會在那個屬于她和她的同胞的“美麗的島嶼”上努力工作。但氣候的變化是全球性的,單靠一個彈丸小國自救,無異于緣木求魚。拉維塔的希望若要實現(xiàn),需要這個地球上所有人的努力和幫助,包括你,包括我,包括他。而幫助拉維塔,其實就是幫助我們自己——否則,當拉維塔的希望破滅的時候,下一個希望破滅的就是我們,甚至我們連表達希望的機會都不會有。
所以,如果我們還承認地球是一個村,如果我們不希望未來有一天我們還沒有來得及表達希望的時候就失望,我們必須馬上行動起來,幫助拉維塔,幫助自己,也為我們的子孫爭取生的可能。而我們能做的事其實很多。只要我們能夠在生活中減少一些排放,降低一些消耗,就能增大一分拉維塔實現(xiàn)希望的可能。我們不能不穿衣服,但可以少買衣服少穿高能耗的衣服,我們不能不吃不喝,但可以吃得簡單喝得樸素,我們不能不住房子,但可以住得小一些,至少可以不住豪宅,我們不能不出行,但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出行,我們不能沒有車,但可以少買私家車,也可以不買豪車,我們不能不消耗能源,但可以減少長明燈,可以在看電視用電腦的時候不開燈,我們不能杜絕在晚上工作,但可以改變白天休息晚上工作的習慣……而做到這些,其實只需要思想的小小轉變,而每個思想的小小轉變,集合起來,就可帶來氣候的大大改善。
沒有人不關心自己,也沒有人能逃脫氣候變化的影響,所以,每一位地球村的街坊們,讓我們一起關注氣候變化,一起關注“希望哈根”,一起關注拉維塔,一起關注斐濟,一起關注地球標的未來,一起行動!讓拉維塔的希望成真,讓我們在十五年后,再次看到拉維塔的眼淚,不是在“希望哈根”,是在斐濟,不是憂慮的眼淚,是幸福的眼淚。(紅網(wǎng) 崔建民)
來源:新華網(wǎng)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