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還記憶猶新,去年的11月30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北京市朝陽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時,微笑著向一名艾滋病感染者伸出手去,這位感染者激動地握住總書記的手,這一幕令世界為之感動。事實上,自2003年以來,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每年都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親臨醫(yī)院、疾病預防機構和社區(qū)視察艾滋病防治情況,慰問艾滋病患者和義務工作者。
作為威脅人類的頭號疾病之一,艾滋病在我國蔓延速度之快可謂觸目驚心。衛(wèi)生部公布的最新艾滋病疫情評估報告顯示,我國自1985年出現(xiàn)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來,截至今年10月底,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19877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02323例;報告死亡49845例。
正因為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從1998年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先后在全國建立了艾滋病綜合防治示范區(qū),采取抗病毒治療,人文關懷、生活救助等綜合防治措施,保護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合法權益,反對社會歧視。我國各級政府用于艾滋病防治的經(jīng)費也在逐年增加——中央財政專項經(jīng)費從2003年的3.9億元逐漸增加到2008年的9.94億元,地方財政投入從2003年的不足1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6億元左右,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落實提供了經(jīng)費保障。
此次,胡錦濤總書記從工資里捐出5000元給“艾滋媽媽”小鄭,看似平常,實則意味深長??倳浀奶酵途杩?,透露出濃濃的人文關懷,不僅讓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屬的心暖如春,也讓我們每一個普通的民眾感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重視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決心。
總書記的關愛之舉還傳遞了這樣一個“信號”——醫(yī)治艾滋病不單是醫(yī)院的事,也是國家的事;醫(yī)治艾滋病患者不單是白衣戰(zhàn)士的責任,也是各級領導干部的分內(nèi)事。當務之急,應從醫(yī)治“冷漠癥”和“恐懼癥”入手,從領導干部自身做起,科學認識艾滋病,消除恐懼,減少歧視,把防“艾”當作重要的“政績”標準之一。
期盼更多的人領會總書記捐款的深意,伸出熱情的手,托起那條在地球上飄動的紅絲帶,為艾滋病人創(chuàng)造良好的治療、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讓每一個艾滋病患者都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ǜ吒I?/p>
來源:新華網(wǎng)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
上一篇: “農(nóng)夫山泉、統(tǒng)一”事件:安全警鐘豈能亂敲?
下一篇: 清除艾滋病的道德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