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是在干啥?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這條修筑于20多年前的公用通道,正下方是一條兩米多深的下水道,上面覆蓋著20多厘米的混凝土,是本小區(qū)和周邊百余戶人家和眾多車輛進出的必經(jīng)之路。由于天長日久,去年的10月份下水道上面的混凝土開裂了一個口子,因為仍能勉強通行,所以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裂口越來越大,到今年1月中旬,突然擴展成為一個面積達一平方多米、直通下水道的大黑洞,它就像一張大張著的虎口,隨時都可能吞噬過往的行人,成為一大安全隱患。這事首先引起了居民吳建鋼和區(qū)政協(xié)退休職工胡均貴及區(qū)煤炭局退休干部韓長興的關注,他們經(jīng)過私下協(xié)商,達成了一項共識:“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出行,必須馬上進行修復,但一不能去麻煩各級領導和管理部門,以保證他們集中精力抓大事;二不能去驚動其他居民,以保證他們養(yǎng)精蓄銳、搞好本職工作,而是由我們自己出錢出力排除這一隱患,為構建和諧社區(qū)貢獻一點‘余熱’。”說了算、定了干是這三位老人的相同秉性。他們趁1月16日這個星期天通道上人少車稀之機毫不聲張地動手干了起來。中午時分,首先自費租車從河西拉回來5塊鋼筋混凝土預制蓋板,下午兩點左右,就攜帶工具進入“工地”。人常說:“修修補補比新建一項工程更麻煩。”這話一點不夸張。修補這個黑洞,既要在堅硬的混凝上鑿出合適的茬口;把下水道里的沉渣淤泥清理干凈,還要把重達百余公斤的混凝土蓋板搬來挪去、反復試驗使之嚴絲合縫。這些重體力活,如果由年青力壯的小伙子來干也要使出全力,而對于這幾個年老體弱的人來說,更是勉為其難。不大一會兒,老人們就累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但他們不怕苦、不畏難,一直頑強地堅持著。他們的義舉像巨大的磁石一樣吸引了其他的居民,58歲的豁口煤礦副礦長王來喜剛剛外出歸來就披上一件工作服加入其中,并不顧羸弱的體質,搶著重活、難活干。豁口煤礦的退休工人王師傅、劉師傅、煤炭局退休干部馮效真,或放下手中的麻將牌,或關上自己的電視機,或安排好正在撒嬌的愛孫,先后快步趕來參加“戰(zhàn)斗”。就連女家屬郝香蘭、楊永紅也主動出擊,充當起“大工”們的得力助手。參戰(zhàn)隊伍很快由原來的3人小組,擴大到9人團隊。經(jīng)過近5個小時的緊張工作,到下午7時許吃人的“黑洞”被完全封堵,公用道上又恢復了往日的平安暢通。他們雖然一個個滿面灰塵、渾身泥水,但每個人的心里都甜滋滋的。
事后,有位細心的居民做了這樣的統(tǒng)計:參加排險除患的這9位老人中,年齡最小的56歲,最大的73歲,平均66.8歲。還有一位過路的干部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安全發(fā)展是科學發(fā)展觀的內在要求,群防群治又是安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如果全體市民都能像這些老人一樣,自覺地為安全工作操心出力,那么,構建和諧堯都的藍圖一定會很快變?yōu)楝F(xiàn)實!”(韓星)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